用理性的科技 孵育柔软的心
近年来,数位典藏的引进,可将过去单一维度或仅能平面呈现的艺术创作,使用立体、动态的方式来观察分析。数位教具对于艺术相关课程的支援也逐渐深化,藉由过去无法全面观察到的多元化角度,有机会刺激学生发展建构出新领域的观点(如新创门派);如今,学生欣赏接触的视野变得更宽阔,老师教学的重点也不能再局限于匠艺技术,而是如何找寻所需的资料,并促进跨界的创作。
量身打造的数位家教
艺术教学约略可分为两大面向:一是艺术技能的训练;二是欣赏艺术的能力。数位设备可以仔细拍摄艺术家创作的过程,把动作转为可以重複、可以分解学习的教学段落;老师也可藉由这类教材,将必须注意的特写镜头与特殊姿势等「门道」点出,学生便能精準掌握重要的技巧。犹如体育竞赛训练时,观赏标準动作的影片,对照自己的动作而进行修正,以合乎要求,提稿成绩。有了数位教学系统,学生可以依个人需求,重複播放与学习;这就像是数位式的一对一家教,或师徒制的训练,推估教学成效可提稿2个标準差。
接着再谈艺术的欣赏与鉴赏力。欣赏力,其实是一种涵养,是一种内化到生活中的态度与能力。学好「懂得欣赏」的能力,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洞察所接触技艺中的美好与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,这与运动家的精神相彷彿,在欣赏艺术演出与运动竞赛之际,不再把单一场次的输赢当作重点,而能关注演出者或参赛者彼此是否能不断展现出令人惊豔的技能。这是美感与美学精神的昇华,有时老师也不一定能留意到这种潜移默化的美感培养,只能创造接触的机会,引导肯定多元的标準,让学生逐渐在心中奠立一种「愿意欣赏别人」的价值观。
比如说,观赏棒球赛时能够欣赏双方的打击、投球、守备等各面向;看歌唱表演时,则能针对歌手的意境、技巧、台风等项目,给予个别的评鉴与分析。我们若不能「懂得欣赏别人」,会让自己的心里永远有放不下的压力。在欧美社会,称讚别人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;但在台湾,多数人在待人接物上还不习惯如此,会感到肉麻。不过,近年家长们已逐渐不再只计较分数,而鼓励孩子探索发展课本以外的新领域,对于「成功」也给予新的定义,成功不再仅限于「会念书」或「会赚钱」等传统的价值取向。
日前广达电脑负责人林百里语出惊人表示,自己恨母校科系的教学,因为无法启发创意。我能了解其中的缘由。传统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,都是基础的道理,但如果只仰赖这样的教与学,老师教得越多,所给的框限反而就越大。老师教的当然并没有错,错在并没提醒学生「上课的内容不是ABC的知识」;因此,书念得越多,给自己的制约也越多,创造力就越低。我们如果不走另一条路,哪能看到新的风景,并印证所学?
天涯伙伴相助 刺激创造力
因此,从事教育工作时,必须注意避免被过去的经验绑住。科技软硬体的切入,可以扩大照应到这方面的需求。如pbl(问题导向式教学)在电脑与网路普及前,多半要仰赖图书馆;而在网路便利、云端广泛支援的今天,新工具能帮我们快速搜集比对更多、更广,且来自全球的资讯,我们则可以训练自己筛选的能力,藉由来自天涯各地的朋友的协助,融合成创新的解决方案。
教育,可以藉着进步的科技,协助我们扩大视野,促进培养好的创意。举例来说,电脑软硬体运算力的提稿,让我们可以快速做出各种模拟,这就大大降低了实际实验和摸索的成本与时间,我们可以很快地修正设计。像是过去必须靠手工製图,如今电脑则能提供更ABC清楚的立体图;又如虚拟实境相关技术的导入,可以及早排除不适合的设计,其实也帮助我们能够更勇敢地进行创作创新,引导出新的成就。
又如沉迷电玩的孩子,我们也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发展其他的正当技能,像编写程式、数位艺术或比赛竞技等,都是可能的发展方向;而不该一味处罚,压抑他们的创造力。林百里先生若能了解到这点,也就不必对当年的学习经验耿耿于怀了。